最近《邵恒头条》有一期栏目谈的是“以色列怎么做到‘沙盒创新’?”,收听过后,我大为触动。今天就和你聊一聊我从以色列”沙盒创新“背后得到的启示,以及我的一些思考。
一、什么是“沙盒创新”?
首先来聊一聊什么是”沙盒创新“。如果你从未听说过这个词,单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,可以解释为”在某一不能动盒子内或者外进行的创新“。当然,如果你有计算机相关的知识,可能会知道”沙盒“是一个计算机术语,它是计算机安全领域的一种安全机制,它会为运行中的程序提供隔离环境。加上这一层,我们就可以给”沙盒创新“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了。所谓的”沙盒创新“,就是盒子里装满了细沙,如果盒子不能动,产生的创新。换句话说,就是外部条件的限制,完全不能改变的情况下的创新。
我想,读到这里,你也一定会和我一样,产生了一个疑问——外部条件没法改变,从哪里还能产生创新呢?这个问题,同样也困扰了坐落于地中海东南岸及红海亚喀巴湾北岸的一个国家——以色列的人民。
二、以色列的“沙盒创新”
一提到以色列,大多数人脑海中会浮现诸如“犹太人最多的国家”、“世界上人均年读书量最多的国家”、“发达国家”等等这样的标签。在开始介绍以色列的“沙盒创新”之前,请你和我一起先认识一下以色列这个国家。
以色列是一个位于西亚,坐落于地中海东南岸及红海亚喀巴湾北岸的主权国家。国土面积约为我国的0.2%**,人口总数约为900万(截止至2018年),人类发展指数0.903**,位列世界第22位(截止至2018年)。
人类发展指数(英语:Human Development Index,缩写为HDI),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1990年开始发布用以衡量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准,并依此将各国划分为:极高、高、中、低共四组。只有被列入第一组“极高”的国家才有可能成为已开发国家。指数值根据出生时的平均寿命、受教育年限(包括平均受教育年限和预期受教育年限)、人均国民总收入计算出,在世界范围内可作为各国之间的比较。
分界标准:
极高:0.800以上
高:0.7990.700之间0.550之间
中:0.699
低:0.549以下截止至2018年,中国大陆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.752,位列世界第86位。
以色列为代议民主制国家,采用议会制、比例代表制和普遍选举制。总理为政府首脑,议会为立法机关。以色列为一发达国家,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,2018年其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世界第34。该国具有较高水平的劳动力,为全球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,其公民拥有高等教育学历的比例亦为世界最高之一。其生活水平为中东最高和亚洲第四高,其人口预期寿命亦居世界前列。
读完上面的介绍,是不是刷新了你对以色列这个国家的认识呢?
下面我们回到正题,聊一聊以色列的“沙盒创新”。在这个国土面积小的可怜的弹丸之地,有4000多家科技创业公司用他们的方式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。是的,是改变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。
读到这里你可能不信,让我来给你举上几个例子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发明都源自于以色列,比如
- 我们目前离不开的U盘,就是以色列人Amir Ban, Dov Moran 和 Oron Ogdan发明的,他们都来自以色列M-Systems公司;
- 还有今天中国大多数人都在用的即时通讯工具QQ,它脱胎于ICQ,ICQ是1996年由以色列Mirabillis公司发明的;
- 还有我们经常吃的圣女果,这种可爱的小西红柿的野生品种来自南美,目前人工种植的有三个品种,其中最主要的特别甜美的品种Tomaccio是在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教授Prof. Nahum Keidar 和 Prof. Chaim Rabinovitch领导下花了十二年时间杂交培育出来的。
这些都是以色列发明创新的“冰山一角”,读到这里,相信你已经消除了“以色列是一个改变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国家”的疑问了吧。
这些发明和创新都离不开一个共同的密码,创新还有共同点?是的,这个密码究竟是什么呢?
第一,有限制才有创新;
第二,创新有模式可循。
这听起来是不是有一点反常识?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,条件不允许、人才储备不够,我们不能创新,也就是限制太多,将创新扼杀在了摇篮里。但以色列SIT全球创新公司副总裁泰马尔·车路奇却说,“限制才能成为激发创新的动力”。正是种种的“限制”,逼着以色列人必须创新,因为“不创新就会死”。
今天被普及到全世界的滴灌技术,就是很好的例子。之所以会发明滴灌技术,就是因为以色列太缺水了,必须要让每一滴水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。所以以色列人在灌溉设备上,用足了高科技,比如智能监控、防堵塞的药剂、充气系统、回收循环系统等等。他们生生把水的利用率,从传统的15%提升到了95%以上。
靠着滴灌技术,以色列不仅实现了农产品自给自足,还能出口欧洲国家。而且,滴灌技术还被推广到了全世界。所以你看,正是以色列的水资源限制,激发了农业技术的创新。
让人感到更反常识的是第二点,“创新有模式可循”,即以色列人认为创新是可以复制的。这听上去太不可思议了,我们平时所说的灵感啊、创新啊,都是灵光乍现才有的,怎么一下子就变得可能有现成的模式,而且还能复制了呢?
要解答这个问题,我们首先要明确我们所说的创新到底是什么,以色列人的定义是”新的、有价值的、可行的“这三个要素同时满足才构成创新。
紧接着你要思考,如果要实现这样的创新,我们需要打破什么?这也很明确,就是打破思维定势。
以色列人把思维定势梳理成三种最常见的类型,从小学就开始训练学生如何打破思维定势:
第一种是功能型的思维定势,就是习惯性把事物锁定为某种传统功能,比如墨镜,只有遮阳功能。但在未来,它也可能变成一个可穿戴的微型显示器。
第二种是结构型思维定势,也就是你认为,一个事物的结构就应该是你看到的那个样子。比如,最早的冰箱因为没有电,所以总是把大冰块置于顶部进行自上而下的冷气循环,这就导致最早的那些电冰箱的设计也总是冷冻室放在上面,冷藏室放在下面。但其实,我们显然用冷藏的功能更频繁,为了便利,应该放在上面嘛。
第三种是关系型思维定势,就是认为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固定的。比如说,孩子看电视,你觉得影响学习,就不让他看。你认为,电视和学习之间,是势不两立的关系。但其实,你可以和孩子约定,每看一小时电视,就得读一小时书。这样,看电视和学习就变成了互相促进的关系。
打破这样的思维定势,又要靠什么?泰马尔说,SIT就是一套帮我们打破思维定势的创新方法论。SIT是Systematic Inventive Thinking的缩写,意思是系统创新思维。
这套方法论讲究的是不做加法、不从外部要资源,也就是说,不去试图改变盒子本身。但是,你要从“盒子里面”的系统着手,聚焦于这个系统当中到底有哪些已有的资源,是否可以充分开掘其新的价值。这就是一种不抱怨、不抗拒的沙盒创新。
SIT创新思维,总共包括五种核心工具。不过,我认为这里面最实用、最容易操作的工具,是减法工具。我来给你介绍一下。
简单来说,减法工具指的是,在一个系统里,减去最重要的部件,反而却发掘其他辅助部件的潜能。
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,洗衣液。洗衣液的功能,当然是把衣服洗干净,所以对洗衣液来说最核心的部件,就是去污成分了。那么,如果你把这部分拿走呢?不能去污,其实还有香气呀。所以,一个不能去污的洗衣液,可以当作衣服的清新剂。
这就很有用啊,因为现代人换衣服很频繁,每天穿一套不一样的,非常普遍。穿一次就洗吧,洗衣液的去污成分对衣服耗损很大。不洗吧,穿着又别扭。清新剂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。这个想法,以色列SIT公司在1996年就提出来了。四年之后,宝洁公司推出了一款叫Febreze的清新剂,创造了清洁市场的新品类。
这种减法工具就是以色列的系统创新思维的核心方法,是不是读完让人耳目一新呢?
三、我的几点思考
在真正了解了什么是“沙盒创新”之后,我产生了几点思考,下面和你一起聊一聊。
1.减少抱怨,多多行动。
做事和创新在以色列人的角度,都是有规律可循的。找到这个规律的前提是“减少抱怨,多多行动”。正如我们在本文刚开始讨论的那样,以色列被我们熟识多发生在每年的“世界读书日”,这一天,多数商家和媒体都会宣传读书的重要性,这其中就必须要提到世界上最勤奋的以色列人的人均年读书本数。当代书画家范增曾经说过,“苍天没有给我什么独得之厚,我的每一步前进,都付出了通宵达旦的艰苦劳动和霜晨雨夜的冥思苦想”。所以,行动起来吧,中彩票的第一步是买一张彩票,对吗?
2.学会做减法,轻装上阵。
生活在种系统复合环境下的我们,无论是事业、家庭还是个人,都在各自不同的系统中运行着。要想充分发掘这个系统的潜能唯有做好减法,轻装上阵,才会又不一样的风景呈现在我们面前。
3.考虑事情多从整体出发,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考虑事情多从整体出发,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。换一种方式讲,就是要有大局观。这好比这几个月以来,被美国举国家之力制裁的华为一样,要不是创始人任正非的远见与大局观,中国怕是又要出现一个“中兴”。整体性看待事物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。
4.要不断打破思维定势,变得更加理性。
这一点思考也是我最近在学习得到课程《蔡钰·批判性思维15讲》时得到的一个共通的思考,正如课程中所说“你的知识面越广,你的思维局限和漏洞越少,你的思考就越自由”。而拥有多大的思考自由度,取决于你是否有更少地思维定势,或者说是否有批判性思维。所以,勇敢迈出那一步吧,打破那蛋壳一样的思维定势,看见不一样的世界。
以上,就是我对“什么是’沙盒创新‘以及它带给我的思考”的全部内容,感谢你读到这里,祝你也能做一个不断创新的人。
参考内容:
[1] 邵恒头条 - 2018.8.1 以色列怎么做到“沙盒创新”?
[2] 百度百科 - “沙盒”的定义
[3] 维基百科 - “人类发展指数”、“人类发展指数列表”词条
[4] 十个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以色列发明 - 张平特拉维夫的新浪博客
[5] 得到课程《蔡钰·批判性思维15讲》